心臟驟停是導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致死、致殘率較高。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委員、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常務副會長兼法人秘書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敖虎山建議,應進一步提高校園AED配置率以及心肺復蘇技能培訓率。
據《中國心臟驟停與心肺復蘇報告(2022年版)》數據統計,我國每年經EMS(緊急醫療服務)接診的心臟驟停人數超過75萬例,患者存活出院率僅為1.2%。當院外心臟驟停發生時,最佳急救時間只有短短四分鐘左右,及時進行心肺復蘇并使用AED除顫是最有效的搶救方法。
社會新聞中常有關于大中小學生在校園內發生心臟驟停的報道。2021年11月25日,武漢市一大學生晚自習時突發心源性猝死,倒在教室內再沒能醒過來;2022年11月13日,東莞市某學校一名12歲學生在教室心臟驟停暈倒后被送往醫院,搶救無效后不幸離世。
敖虎山認為,校園內人群密集、運動場所集中,突發疾病發生風險高,是AED配置的重點場所。2022年,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應急救護工作創新設立“安心校園”“安心交通”“安心街區”三大項目,截至2024年2月,共布設應急救護一體機及AED設備3800余套。根據設備使用情況統計,2022-2023年所配置區域發生20起心臟驟停事件,其中11起在學校,占比高達55%,院前搶救成功率為54.55%。
“以往校園心臟驟停發生的時候,采用的處理方式多是等候校醫或是救護車的到來、急忙送學校醫務室或是醫院、現場有學生或老師進行心肺復蘇,但操作不規范或沒有可用的AED設備。”敖虎山指出,如果能進一步提高校園AED配置率及心肺復蘇技能培訓率,當發生心臟驟停時,存活的幾率就會更大,悲劇也許就可以避免。
對此,敖虎山提出以下建議:
鼓勵社會多方力量共同參與提高校園AED配置率。通過社會組織設立公開募捐慈善項目,動員社會愛心企業、愛心人士、AED廠商等向重點地區校園捐贈AED設備。
推動校園AED設備管理維護標準化規范落地實施。作為醫用電子設備,AED電極片與內部電池需要定期維護檢修。學校配備的AED經常因無人維護而不能使用,遇到緊急情況形同虛設。因此,建議制定校園AED設備維護、檢修、更新等管理措施的相關標準,以保證校園AED設備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提高校園心肺復蘇技能培訓的質量和效率。近幾年國家多次印發文件,要求加大對學校師生的應急救護培訓力度。但現實情況是,大多是學生、老師觀摩導師演示,動手實踐少,導致很多師生只知曉大概,沒有真正掌握心肺復蘇技術。因此,校園心肺復蘇應注重實效,每一位師生都要知曉心肺復蘇知識、反復練習并真正掌握心肺復蘇技術,同時培訓要注重考核和復訓。
重點關注縣域等欠發達地區校園,推動急救資源下沉。與大城市相比,縣域的醫療與急救資源更為短缺,人們的相關意識薄弱,這類地區的校園AED配置及心肺復蘇培訓率亟須更多關注和支持。要推動急救資源下沉,加強這類地區校園AED配置,鼓勵大城市急救講師下基層,到基層的校園開展急救知識科普講座、心肺復蘇技能培訓,盡力縮小地區之間的資源差距,從而推動我國校園AED配置率以及心肺復蘇技能培訓率整體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