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3~5分鐘內獲取AED并到達現場為原則配置,明確政務服務大廳、大型交通設施、大型商場、學校等公共場所配置數量;使用、管理主體每日對每臺AED至少檢查一次、每年至少舉行1次針對心搏驟停事件的應急演練,按照“1∶10”的比例組織安裝點附近員工完成相關急救操作培訓……日前,廣州市衛生健康委發布《廣州市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配置規范(暫行)》(以下簡稱《規范》),對本市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以下簡稱AED)的配置、維護和管理工作進行了明確規范。
不得上鎖或采用掃碼開啟
《規范》提出,本市公共場所要根據科學規劃、注重實效、優化配置總數的原則,結合人口密度、人員流動量、分布距離、重點區域、場所面積等因素,按照3至5分鐘內獲取AED并到達現場為原則進行配置AED。《規范》對政務服務大廳、大型交通設施、娛樂休閑場所、大型商場、學校、養老服務機構等公共場所配置數量進行了明確,并鼓勵寫字樓、住宅小區、各類企業或工業園區等其他公共場所及公安派出所、消防救援站等單位積極配置AED。
AED應安裝在顯眼、易于發現、方便取用的位置。AED應配保護外箱或機柜,保護外箱或機柜門應方便快捷開啟,不得上鎖、不采用掃碼開啟。
此外,已配置AED的公共場所應在該場所平面示意圖上標示AED位置,并在重要出入口、AED放置處設有統一、明顯的AED導向標識。
設備每日至少檢查1次
《規范》指出,禁止在非必要時取用AED,并對不同場所AED的日常使用、管理主體進行明確。政府統一配置的AED及社會力量捐贈的AED,由接收的公共場所管理機構或單位作為使用、管理的主體。單位自行購買的AED,由所購買的單位作為使用、管理的主體。
使用、管理主體負責對AED定期檢查、維護保養和做好記錄,制定AED日常檢查和維護保養制度,以信息化或人工巡檢的方式對每臺AED每日至少檢查1次,AED設備和配件(電池、電極板等)使用年限或維保協議到期前一年應制定更新計劃,確保及時更新;并應制定針對突發心搏驟停患者的應急處置預案,每年至少舉行1次應急演練。
附近工作人員按1∶10要求完成培訓
為了讓AED能在關鍵時候切切實實派上用場,根據《規范》,每臺AED均應落實管理責任人,使用、管理主體應組織項目負責人完成心肺復蘇和AED使用的規范化培訓并獲得相應培訓合格證書;各單位配備AED后,每臺AED須按照“1∶10”的比例要求,組織在AED安裝點附近工作的10名以上工作人員完成心肺復蘇和AED使用的規范化培訓,并獲得培訓合格證書或相關培訓合格證明。
“廣州健康通”可查附近AED位置
根據《規范》,市衛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建立AED電子地圖、導航和遠程管理系統,實現AED位置信息、品牌型號、配置單位、功能狀態、日常檢查、維護保養、使用記錄等在線管理。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民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廣州健康通”中的“自動體外除顫儀(AED)查詢”,查詢自己所在位置附近的AED設備存放位置。
廣州市公共場所AED配置數量標準
(一)政務服務大廳
每個至少配置1臺。
(二)大型交通設施
1.機場、火車站、長途汽車站:向旅客提供服務的樓層,每樓層至少配置1臺,樓層內旅客服務區域面積每超過4萬平方米增設1臺。
2.城市軌道交通站點:軌道交通站點(含城際鐵路車站) ,按站點配置,每個站點至少配置1臺;其中,有軌電車按線路配置,每條線路至少配置1臺。
3.高速公路服務區:每個服務區至少配置1臺。
4.客運碼頭:最大日人流量超過3000人次的,至少配置1臺。
(三)娛樂休閑場所
1.體育場館:每個場館的每個樓層配置1臺,單平層面積每超過4萬平方米的增設1臺。
2.風景旅游區:最大日人流量超過3000人次的,每個至少配置1臺,且需考慮可高效覆蓋全區域的方案。
(四)大型商場(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
最大日人流量超過3000人次或建筑面積超過4萬平方米的,每個場所至少配置1臺。
(五)學校
每所學校(含幼兒園)校(園)區至少設置1臺,對于大型校園,應按照“3至5分鐘內調用”原則,結合學校面積、布局實際適當增加配置。
(六)養老服務機構
每個養老服務機構至少配置1臺。床位數超500床的機構,應按照實際情況適當增加配置。
(七)其他公共場所和單位
鼓勵寫字樓、住宅小區、各類企業或工業園區等其他公共場所及公安派出所、消防救援站等單位積極配置AED,可參考上述場所的標準進行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