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了加強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建設,規范院前醫療急救行為,提高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水平,保障公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2022年4月6日 ,江蘇人大網發布了《江蘇省院前醫療急救條例》。
其中,第十四條條例明確
重點場所須配置AED,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加強急救培訓
第十四條 重點單位、公共場所按照規定組建適應急救基本需求的專業性或者群眾性救護志愿者隊伍,配備必要的急救器械、設備和藥品,在發生突發事件時協助急救中心進行緊急現場救護。重點單位、公共場所的范圍由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確定。
機場、長途汽車客運站、火車站、軌道交通換乘車站、高速公路服務區、養老機構、學校、旅游景區等場所,應當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儀,并定期維護。鼓勵其他重點單位、公共場所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儀。
衛生健康部門、紅十字會、急救中心應當開展急救培訓,宣傳普及急救知識,增強公眾參與院前醫療急救的意識和能力。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根據單位工作性質和特點,組織工作人員參加急救培訓。
江蘇省立法明確,公眾場所配置AED及加強急救培訓可以看出,政策帶動行業走向是今年急救領域趨勢。
然而現如今的國內市場,哪怕是各地政府出臺鼓勵政策,AED的配置依然不足。
“目前全國裝機完成量依然不足10萬臺。”
10萬臺看似不少,但放到14億人口中,就顯得捉襟見肘。據行業數據,美國每10萬人擁有317臺AED、日本每10萬人則擁有987臺AED。中國每10萬人共享AED數量不足6臺。
小編自我分析造成國內配備AED不足的原因,可從兩步切入。
1、地方政府政策導向
按照《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以及《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的要求,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經費是要納入政府預算的,AED屬于“健康促進”的內容,自然應當由財政支付。
但實際上,很少有地方政府用財政資金為公眾購買AED。
2021年年底,山東淄博市完成招標,分兩批在全市公共場所投放2000臺AED。這起招標的承辦主體是當地紅十字會,出資方是地方財政。
2021年淄博市財政收入368.98億元,不足青島的三分之一,在山東排名第六。但在AED布設數量上,淄博在全國算得上名列前茅。
可是這樣地方政府愿意花財政資金購買AED的實屬少數。
2、購買產品只是開始,后續維培更麻煩
AED設備本身需要定期維護,保證在緊急狀況下立刻能使用,這給地鐵等機構帶來無形的壓力。萬一配置了AED,卻因為疏于維護而導致搶救失敗,這筆賬該怎么算?“不理解、嫌麻煩、怕擔責”,這是各地對待AED的常態。
即使有了免費AED,要讓它能正常發揮作用,竟比花錢還要難。
2021年,青海省在當地紅十字會的推動下,以政府招標的方式首次采購了25臺AED。這是青海省第一次配置AED,錢來自紅十字會募集的善款。
青海省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史海勇對健識局表示“我們的資金很有限。計劃是在十四五期間完成100臺的投放任務,但手里的錢一年只夠買25臺。平時還有救災任務、大病救助、助學等等事項要花錢。”
買完之后,人員培訓等工作都是紅十字會的活,沒有其他部門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