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青島市政協就十三屆四次會議上委員提出的關于在公共場所配置除顫器(AED)的重點提案進行協商督辦。
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又稱自動體外電擊器,是一種用于搶救心臟驟停患者使用的便攜式醫療設備。當心跳驟停時,在最佳搶救時間的“黃金4分鐘”內,利用該設備對患者進行除顫和心肺復蘇,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辦法,除顫器被俗稱“救命神器”。
近年來,因工作節奏加快、社會壓力增大,許多年輕人“熬夜”“加班”“過度勞累”成為常態,加上城市老齡化發展趨勢,心腦血管疾病和意外受傷已經成為突發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2020年8月份最新的中華急診醫學雜志報道,我國每年猝死人數高達54.4萬人,且90%的心臟驟停都發生在醫院之外,幾乎每分鐘就會有一個人發生猝死。可以想象,如果能夠在公共場所配備并發揮AED的急救功能,可以挽回多少生命。在今年青島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上,王曉青、劉常青、張輝崙等8位委員先后提出了3件關于在公共場所、學校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器的提案,建議在公共場所、學校等人員密集區域配備除顫器,科學規劃布局急救網絡體系,建立AED共享信息平臺,讓市民群眾“找到、會用、管用”,發揮其應有的急救作用。
督辦組一行實地考察了青島二中、國信體育場、中鐵大廈AED配備及培訓情況以及“第一響應人”現場應急救護培訓演練。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青島市應急局、市教育局分別介紹在青島市公共場所、學校配備AED配置情況,市衛健委和市急救中心的負責同志從各自專業的角度介紹了配置AED的位置、區域注意事項以及使用保養等情況。與會的青島市政協委員分別就公共場所AED的配備、培訓、使用、救援等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委員們一致認為,要站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高度,深刻認識在公共場所配備AED的重要性。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做到“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切實保障廣大市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樹立長遠發展的理念,科學布局,建立急救網絡體系。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讓廣大市民群眾了解AED這個“救命神器”。“找得到用得上”,當有人需要急救,大家在附近能找到AED,發揮出其應有的急救作用。另外,要提高市民群眾的認知程度,做到讓全民知曉、全民會用、全民敢用,把這件對生命有意義的好事辦好辦實。
據了解,青島市自2018年起至今,通過政府投資、市場運作、社會參與、政策支持等不同方式,在全市公共場所、大型寫字樓、企事業單位以及部分大學校園等單位配置519臺,到年底爭取投放配備到1000臺。下一步將組織人員逐臺核實AED安裝位置、聯系人、聯系電話等信息,在“學會應急”微信公眾號公布,對接高德、百度地圖準確發布位置信息,讓市民通過手機即可以迅速找到附近的AED進行救援。同時,青島市應急局將加大急救知識的宣傳培訓力度。結合“第一響應人”活動,充分利用報刊、網絡、現場培訓等渠道,開展公眾急救和AED操作培訓及公益性宣傳等活動,年內AED培訓持證上崗人數到1350人以上。